正顎手術不僅是改善咬合問題的治療方式,更能調整臉部骨骼比例,讓五官更加和諧,許多因為下巴後縮、戽斗或顏面不對稱而困擾的人,透過正顎手術成功改變外貌與生活品質。本篇透過李慈心醫師,完整解析正顎手術的適應症、手術方式、恢復期及術後照護,幫助您了解這項手術如何矯正咬合、改善臉型,讓您重拾自然且自信的笑容!
正顎手術是什麼?適合哪些人?
正顎手術(Orthognathic Surgery)是一種針對顎骨異常的外科手術,主要目的在於改善咬合功能、臉部比例與整體外觀。由於顎骨的發育受到遺傳、成長模式或後天因素影響,部分人可能會出現下顎前突(戽斗)、下巴後縮、顏面不對稱或深咬等問題,這些情況不僅影響外貌,也可能導致進食困難、咬合不正、發音不清,甚至引發顳顎關節疼痛等症狀。
正顎手術的主要適應症包括:
- 下顎前突(戽斗)
下巴過於突出,導致咬合錯位,使得下排牙齒包覆上排牙齒,影響咀嚼與臉型比例。
- 下巴後縮
下顎骨發育不足,使得側臉線條不夠立體,影響臉部輪廓與呼吸道通暢度,甚至可能增加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。
- 顏面不對稱
左右臉發育不均,可能因下顎偏移或咬合不正導致臉型歪斜,影響外觀與功能性。
- 開咬(前牙無法咬合)
由於上下顎骨發育異常,導致前牙無法正常閉合,影響發音、咀嚼與吞嚥功能。
- 深咬或交叉咬合
咬合關係異常,容易造成牙齒過度磨耗,甚至影響顳顎關節的健康。
正顎手術的流程與恢復期須知
正顎手術是一項精密且計畫性極高的手術,為了確保最佳治療效果,從術前評估到術後恢復都需要謹慎安排。以下是完整的手術流程與恢復期須知,幫助患者更安心地了解過程。
- 術前評估與準備
在決定進行正顎手術前,患者需接受全面的檢查,包括X 光攝影、3D 顱顏掃描、牙齒模型製作與咬合分析。通常,患者會先進行牙齒矯正(約6 個月至2 年),確保術後牙齒能正確排列。此外,醫師也會評估患者的顎骨發育狀況、健康條件,並與患者溝通手術目標及預期效果。
- 手術步驟
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進行,根據患者的需求,醫師會採用不同的技術來調整顎骨位置:
- 上顎手術(LeFort I 截骨術):將上顎骨適當移動,改善開咬、上顎後縮或過度突出等問題。
- 下顎手術(雙側矢狀劈開截骨術 BSSO):調整下顎骨的位置,改善下巴後縮或前突問題。
- 顏面不對稱矯正:針對左右顎發育不對稱的情況,調整骨骼,使臉部線條更加對稱。
手術過程約3~6 小時,醫師會利用鈦板與螺釘固定顎骨,確保穩定性,並盡量採用口內切口,避免外部傷口留下疤痕。
- 術後恢復期須知
手術後的恢復期約6~12 個月,主要分為以下階段:
- 術後1~2 週:腫脹最明顯的時期,需以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,並遵循醫囑避免劇烈運動。
- 術後1~3 個月:腫脹逐漸消退,日常生活可恢復,但仍需避免咬過硬的食物,並持續配合矯正治療。
- 術後3~6 個月:大部分腫脹消退,咬合穩定度提升,臉部線條逐漸自然。
- 術後6~12 個月:完全恢復期,骨骼與牙齒適應新的咬合狀況,最終成果顯現。
術後患者需定期回診,並遵循醫師的飲食與護理建議,以確保手術效果長久穩定。透過完整的手術計畫與耐心復原,患者能夠擁有更協調的臉型與健康的咬合,重拾自信笑容!